“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这是一句真正落到实处的口号。亚运会落户杭城,钱塘区上下也掀起了一阵“迎亚运”的时代旋风。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亚运名片”打造,从全区环境整治、面貌提升,到各色活动进社区、入校园,尽管第19届亚运会还未到来,但其深远影响已如春风化雨,在潜移默化间走进了钱塘居民的生活。
焊火虽微,愿为其芒。
初春暖阳方回大地,
钱塘区的亚运氛围已然被机器的轰鸣声
烘托得愈发热烈起来。
快速路网引“杭”高歌“大动脉”强力推进
年12月15日,亚组委发布杭州亚运主题口号——“心心相融,
未来”。这个口号恰如年轻且充满生机的钱塘区一样,满载着省市高质量发展的期望,向未来迈进。地处杭州东部门户,要如何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棋盘上行棋落子,实现深度融杭?钱塘高起点谋划,明确了“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要通过快速路与主城区实现互通互联。随后,下沙路与12号路提升改造、艮山东路过江隧道、艮山东路东延、江东大道提升改造等4个亚运保畅通快速路项目率先打通了钱塘“外联内畅”的城市动脉。
在杭州市“四纵五横三连十一延”快速路网大格局中,钱塘快速路是位于城市最中心的“一横”。它西起绕城西线留下互通,沿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下沙路与12号路布设,向东穿越钱塘江后至头蓬快速路,全长约48公里,且不设红绿灯。项目依次连接余杭、西湖、下城、江干、钱塘区,拉近了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是构建“45分钟”时空圈的重要通道。
重大办
相关负责人
按照规划,由下沙路与12号路提升改造、艮山东路过江隧道、艮山东路东延共同构成的钱塘快速路以及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均计划在亚运会前建成通车。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全区项目大干快上的建设氛围之中,近来,各保畅通项目又取得新进展。
下沙路与12号路提升改造项目全长约7.47千米,全线交通采用“主线隧道+地面道路”的建设形式,主线隧道两座(包括盾构隧道1.6千米),并同步建设城市综合管廊。项目概算总投资约64.5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约34.75亿元,项目管道、电力迁改割切等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计划,项目今年将累计完成至总工程量的90%。
艮山东路过江隧道全长约米,其中越江隧道长约.3米(含盾构段长约3.21千米)。“目前,过江段双线大盾构均已穿越钱塘江东岸大堤,向西掘进,年春节前双线贯通。”据钱塘重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江东段主体结构已完成,下沙段已完成总量的50%,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隧道建成通车后,居民驾车往返钱塘江两岸仅需4分钟。
另一边,江东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全长4.58km,采用地下快速路和地面快速路形式,其中地下快速路为两条隧道,共计长度为3.6km。其一期项目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一半,预计年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二期工程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项目整体预计年4月底完工,不仅将切实解决高峰期道路拥堵的状况,也将为亚运会的顺利召开保驾护航,成为江东片区融入全市“交通一盘棋”,完成杭州市“城市东扩”任务的重要依托。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出行愈发便捷的同时,快速路网建设更全方位增加着钱塘区的“流量”——不仅在亚运期间让人流、物流、车流汇聚于此,为钱塘带来更大人气,更进一步打通了下沙与江东片区的交通阻碍,加速人才、信息和资本的流通,让钱江两岸真正融为一体,同频共振,感受亚运氛围、时代脉搏。
竞技舞台建设冲刺
亚运地标也是城市风景线
融杭道路建设加速,这边,亚运会比赛场馆建设也已进入冲刺阶段。
从空中俯瞰坐落于钱塘区东部湾体育公园内的亚运轮滑馆,整个建筑设计采用“轮滑飞旋”的理念,造型呈椭圆形,左右两边还拖着两条“小尾巴”,如同两个巨大的数字“6”叠加在一起,坐卧在钱塘江畔。66,谐音“溜溜”,其寓意与轮滑项目恰好吻合。
据了解,亚运轮滑馆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内含国际轮滑协会最新*7米标准速度轮滑赛道和50*25米花样轮滑比赛场地,设有观众席余个。同时,该场馆还是采用轮滑协会最新标准双曲面赛道的比赛场馆,其建设要求精度高、复核量大,不仅为钱塘区提升建设能力积累经验,更是钱塘对自身建设领域实力的检验和证明,是钱塘在“智能亚运”打造上迈出的坚实一步。目前,轮滑馆主体基本完工,绿化苗木种植完成,室外工程完成75%。计划年6月全面完工,并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承担轮滑赛事项目。然而更为人所称道的,还要属亚运轮滑馆的夜景。
“亚运轮滑馆亮灯项目设计相当有‘杭派’,在色彩上采用了紫、蓝、*等彩色,打造出动态变幻的模式,使亮灯效果更富现代活力。”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亮灯设计以杭州西湖文化、民俗传说、丝绸文化、茶文化和亚运文化等作为主要文化载体,将多元相融的文化景象与钱塘夜景相结合,在夜色中突出轮滑馆的建筑主体,让轮滑馆也成为钱塘一道靓丽夜景。此前,由杭州亚组委发布的亮灯效果图更收获大片好评,被网友称为“杭州拍照摄影不可不去的打卡点”。
与此同时,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场馆建设做到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力求节俭、决不铺张——这一次,不少亚运赛事项目还开到了大学校园去。
亚运击剑比赛馆
“亚运期间,击剑比赛和手球比赛将分别来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浙江工商大学,把亚运精神传递给莘莘学子。”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亚运赛事是各国文化与体育的碰撞和融合,而钱塘区学府则是展示“钱塘文化”和青年风采的重要窗口。
亚运击剑比赛馆
据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亚运击剑比赛馆)改造提升工程于年3月开工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将原有的体育馆为亚运击剑项目进行“量身再造”。
“因其外形酷似‘UFO’,也被师生们称为‘飞碟’体育馆。”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设计结合体育馆现状,在满足亚运会体育馆建设要求的前提下,该项目遵循建筑布局少改动、建筑空间高利用、改造造价低成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了亚运会过后场地运营的便捷和可持续性,增加部分临时设施并考虑设计规划外部环境与设施。
作为杭州亚运会25个改造场馆之一,这里拟在改造提升后,承担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击剑比赛项目。改造完成后,体育馆将拥有5条击剑道,可同时容纳余位观众在此一览赛事盛况。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
此外,亚运手球比赛馆则在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场馆的基础上改造提升,位于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内西北角,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6.6万平方米,改建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文体中心约1.9万平方米、体育场东看台用房0平方米。亚运会期间将增设平方米安检备勤用房。主要包括改造提升亚运手球比赛场地、观众区域设施、赛事专用系统、媒体及传播、安保等配套功能区及设施。
项目于年3月5日开工建设,目前基本完成馆内装修收尾,具备初验条件,馆外附属配套计划今年4月底完工。达到试运行要求后,该场馆将成为钱塘区又一张“亚运名片”。
“赛后,这些校园里的体育馆还将用于体育教学办公、训练、群体活动、文艺表演等,长期为学校的教学、训练、比赛、大型活动以及师生员工业余健身提供保障。”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随着快速路网的迅速拉开,亚运项目的相继落地,年杭州亚运会正为钱塘城市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动能。与此同时,钱塘区还全面展开了“‘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工作,形式多样的“迎亚运”活动更是开进了社区、开进了学校。正如亚运主题口号“心心相融,
未来”所言,亚运正在悄然间拉近着钱塘与杭州主城区的距离,拉近着下沙与江东片区的距离,拉近着钱塘居民与未来生活的距离。悄然间,未来
了你一下。进入钱塘新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