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论坛

首页 » 常识 » 形状 » 春季设计课近半,康定斯基恰好赶到写在康定
TUhjnbcbe - 2021/7/2 9:42:00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01康定斯基大展马上要来了。

年5月起,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重磅呈献“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中国首个大型回顾展。

也巧两周前,毕业多年的学生把康定斯基的《点线面》这本书寄了给我,还提到这本书是在她大学毕业以后才逐渐看懂的。康定斯基那么高深难懂?——的确,难度可以用高等数学来横向类比吧。

康定斯基编写的构成教科书

康定斯基从那个立体派、野兽派、未来派前赴后继,艺术风格纷呈的时代中抽身出来,用冷眼看清世界,成为“抽象艺术”的奠基者,在当时是最先锋的,今天依然还是。跟莫奈展一样,这样大名气的艺术家一定是聚集了人气,吸引大家前去打卡,各种机构也早就准备了活动应战。要不要凑个热度带孩子去看看?当然可以看。但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到了现场你只能看到点线面,却无法洞见藏在元素背后的广阔世界,及其形成的内在力量。

一个点那么小,能有什么意义?线在视觉上给人的心理暗示又是什么?不同形状、形态的面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它们静静地躺在画布上,如果你能读懂它们,静下来凝视,就会发现它们会慢慢动起来呢,就像这宇宙!

点线面可以概括整个宇宙

年前第一次走近康定斯基。

我想先说说康定斯基对于我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康定斯基第一次不只是以一个名字的形式走进我心里,正好是整整20年前。年当时还在读色彩设计专业研究生的我,带着课题去德国研学。当时我所工作的学校,就是康定斯基作为教授工作的地方,鼎鼎大名的包豪斯学院(德绍校区)。

BauhausDessau教学楼Artaslife.

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几乎每天,在各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思想所留下的痕迹。康定斯基和好友,同为包豪斯教授的保罗·克里(PaulKlee)的家也建在学校附近。走进康定斯基“精心布局”的房子,你一定会理解他当时的那种“癫狂”和“痴迷”,他对图形和色彩的理性追求,可谓到了极致。人若非到了这样的异境,恐怕很难成为“大师”,我是相信的。只要你来到这个地方,你也会变得“痴狂”起来,当时的我兴奋地每天早上4、5点跟鸟儿一起起床,想赶在回国前,把保罗·克里的一本色彩理论翻译完成。

MeisterhaeuserDessau,康定斯基和克里的家

在我理解,去看展的意义可能在于,可以足够近地靠近大师,让整个人、整颗心都受其感召。

03什么样的成长历程让康定斯基能看到这样的“异境”?

康定斯基眼中看到的是怎样的一种异境?我觉得那是一种可以把整个世界,目之所及都“抽象”的境界。然而,这并非“天赋”,而是“习得”。

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就读法律和经济学,应该算是个理科生。但他从小学习大提琴,且造诣很高,达到专业演奏水平。然而热爱绘画的他年开始放弃了他在大学的教职,前往慕尼黑学习绘画。如果你看过他早期的作品,你会发现他的“勤勉”程度并非一般。我们所熟悉的现代艺术大师,无论是莫奈、修拉、塞尚、毕加索都对他的创作产生过影响,因而不可独断他是受到某一位艺术家的启迪,准确地说,他是被那个时代所孕育的。

康定斯基早期作品中广泛的风格尝试

康定斯基把整个世界“抽象”了!那是什么景象,我们以“音乐”举例:一个杯子就是曲子中一个音,画布上的一颗点;一张早餐的餐桌好比乐曲中一个小节,可以对应画面中的一条线;那么一个房间可以是一段曲子,化作画中的一个面。于是整栋屋子就是一个乐章,一幅完整的画面,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音乐与视觉的联动关系

“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瓦西里·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

除了作为“抽象艺术”的创始者,对艺术领域的震撼,康定斯基同样也打开了现代设计的“开关”,这是他与其他艺术家最为不同,而且对我们今天生活影响深远的一点。康定斯基从年起在包豪斯学院开始任教。德国的包豪斯学院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推动有着巨大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康定斯基的视知觉基础理论,为现代工业设计、视觉设计以及建筑设计都打开了窗。

现代设计的每个领域都深受其影响

年著名的“瓦西里椅”,世界第一张量产的钢管椅,由当时包豪斯匈牙利籍学生马塞尔·布劳耶设计发明。为了感谢老师康定斯基的启蒙,布鲁尔将他的钢管椅以老师的名字命名为“瓦西里椅”(WassilyChair)。

“瓦西里椅”(WassilyChair)

康定斯基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他在那个艺术风格纷呈的时代“杀出重围”,他改变的不仅是他自己的风格,也包括整个艺术史的进程,让艺术走到一个新的拐点。同时他也是现代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一生都专注学术,过得特别理性,分外勤勉。

所以我们可以说,他的作品和理论连接了“音乐—艺术—设计”,在高纬度打通了三者的关系,是跨领域的先锋。

04康定斯基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启迪。

细读康定斯基的人生轨迹,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是有启迪意义的。正好TIPTOE的春季设计课开展近半程,特别是我们的第二阶段——目光的迁移/发现,是围绕“点、线、面、体”来展开的,特别适合结合康定斯基的理论做一个小总结。

“点线面”其实在艺术和设计教学中其实挺常见的,不算是设计前沿“新鲜事物”;相反的,它是根基。它很抽象,所以大部分给孩子上的此类课程,都是相对浅层的,只能在形式上做一些变化。例如:点是什么?点的联想训练;大抵止步于此。因为大家会认为,孩子没有办法理解“联觉”,更何况再高一个纬度的视知觉心理学的概念,那些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其实不然,以孩子无法理解,就不去尝试,是教学中的“懒*”。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感悟力”。当然教学语言和方法上要贴近他们。教学应该是分成三个层次,逐步推进的。以“点”为例:1.什么是点?2.点给我们什么感受?3.如何用“点”来做设计;在教学中是从概念-感悟-应用的螺旋上升结构。

关于“点”是什么?让孩子们训练“概念”的界定,其实是很好思维训练。不要觉得难,可以直接抛出“什么是点?”这样直接的话题。孩子们会用他们的方法先尝试确定范围,再通过逻辑去“划圈”。最后再用各种可能性去检验合理性。而且他们往往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有孩子会问?一个圆,它是点还是面?这是个很辩证的问题,可以举他们熟悉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一个飞碟上放了一些糖果,那么糖果是点,飞碟是面。那飞碟在公园被抛向高空,我们抬头看,飞碟变成了一个“点”。还有小朋友顺着我的话举例,我们站在地球上,地球是个巨大无比的面,从宇宙回望,地球只能算是个小点点。

跟6岁小朋友关于什么是“点”的讨论

还有,在学习“面”的时候,面对下面这个画面,一个孩子问:“那前面的山是面,后面的天空呢?”“当然也是!,顺势就能让他们理解正负图形,主题和背景这些概念。“那,山是一个面,被阳光照亮的地方是不能可以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面?”“当然,当你学习素描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你,“明暗交接线”把物体分成了亮面和暗面。”孩子们的问题总是出乎意料,但“思辨”恰恰是设计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对“面”的范围思考

更核心的难点是,解释清楚“视知觉”的问题。首先让孩子在空间中找到它们。“老师身上的徽章是个点,你觉得它有什么作用?”“它让我们一眼可以看到!”,“对!点能聚焦”。“墙上的句子结尾有个点!”——“是的,它让文字停下来!视觉停顿。”“那,草间弥生的画里那么多点点,让我感觉飘在空中。”“飘散,点会让我们感觉飘散!”“面对夜空也有这种感觉!”“当然了,山里的夜空,满是由星星组成的小点点!”。一旦知识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孩子们就会格外高兴,也特别能记住,有小小成就感!

点的三种视觉作用,你有没有思考过?

最后我们要在自己的设计中使用这些知识!没有被困难磨砺过的知识,只是飘浮在天上的云,好看不真切;知识要拿在手上用才行。试着犯错、意外惊喜,是这个阶段的“家常便饭”,设计师要有接纳错误和失败的包容度,大人们对待孩子的作品时也要有这样的宽容才行。毕竟康定斯基在他的《即兴》、《构成》作品诞生之前,也曾经试过了千千万万种表达,才“看见”了心中的画面,并能找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创作不仅仅是“画”,“留”有时候也是;也不仅仅是加一笔是好的,有时候去掉会更棒。康定斯基的作品也是去掉了所有的“不必要”才变得如此纯粹。

运用“点线面”的设计实验

我们在以“面”创作自己的图形这节课中,设计任务是亲子包袋,一大一小的系列设计。有一个孩子提问:“这个袋子最后用来装什么,是不是决定了我在上面印什么图案?”这是很好的设计逻辑,设计与艺术不同的是要为一个明确的需求来创作!——设计就是从一个点开始的,它就是“需求”。

康定斯基说:“这一切开始于一个点。”30岁那年曾修读法律,并在担任法学教授的康定斯基,因他在展览中偶然见到一幅莫奈的《干草堆》系列作品并深感敬畏,被他称之为"做梦都想不到的奇迹",当下决定从事绘画。如果当你走出康定斯基的展厅,也能感受到心中的澎湃,那就一起来学习吧!

白昼越来越长,希望越来越大。

夏日阳光正好,即刻开始创作!

任何问题,欢迎“叨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季设计课近半,康定斯基恰好赶到写在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