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碟论坛

首页 » 常识 » 形状 » 东德Bbbde152喷气式客机,二战德
TUhjnbcbe - 2024/5/11 17:17:00
李从悠 https://yyk.39.net/doctor/322120_detail.html

战后建立的东德长期隐身于苏联背后,大家对东德认知更多是那面柏林墙,同样身处华约体系东德在武器装备、航空设备等方面基本依赖苏联。自主研制能力相对较弱,但在上世纪50年代东德却推出了一款喷气式客机,虽然在苏联压力下被迫取消但它的诞生却相当有意思,走过了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曲折道路。

前言

二战中后期德国战局持续恶化,特别是年之后美英对德国本土战略轰炸持续升级,P-51以及P-47的全程护航令德国空军无力拦截。虽然将80%的空军部署在西线及本土,但依然挡不住盟军势如破竹般的战略大轰炸,同时东线战场在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德军完全失去战略制空权。

战略挫折下小胡子大脑灵光一现,开始琢磨起对盟军实施打击新方法,除了命中率很低并不怎么靠谱的V1、V2导弹外。希特勒要求研制一款“能够超越盟军现役任何一种战斗机”的轰炸机,读起来费劲看起来好像也不靠谱,但是在连“飞碟”这样的末日武器都能纳入研制范畴,更何况“区区”一款新式轰炸机,因此Ju-前掠翼重型轰炸机就此诞生。

Ju-最大特征就是前掠翼,这种设计不仅需要胆大还需要应对风险挑战,至少从此之后航空界里能够相对成功应用的机型:只有苏/俄S-37“金雕”以及美国X-29验证机。年,Ju-首飞成功,性能表现为: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实用升限米、可以携带4吨弹药。

V1型采用4台容克斯Jumo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两台安装于前机身两侧,另两台挂在两侧机翼下。

Ju-V1前掠翼轰炸机

V2\V3型动力上做了调整加强,改为六发布局,特点是集成式的发动机吊舱(减小风阻)。发动机改为BMW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特殊的气动布局以及加强发动机,Ju-最大飞行速度已经和Me-差不多,比盟军主力P-51战斗机的时速还高出多千米,果然验证了元首的誓言——比战斗机飞的快。

Ju-V3前掠翼轰炸机

“出口”之路

虽然在元首督促下德国航空业给出了不少好东西,无奈战局每况日下,二战终归以德国无条件投降而告终。战争期间损失惨重的苏联一路奔袭,紧随美英之后将德国各种先进科研成果搜罗干净,满满当当将能找到的工业生产设备、武器装备成品/半成品、技术人员统统打包,然后带回国内开始补偿式的工作(作为德国战争赔偿一部分)。

这其中就包括Ju-前掠翼轰炸机、Jumo喷涡喷发动机在内的众多科研成果,还有数千名来自亨克尔、阿拉多、西贝尔公司航空设计师,这些航空业精华才是战后各国优先抢夺的目标。Ju-设计组成员布鲁诺夫·巴德就是其中之一,带队承担起苏联第一代喷气式轰炸机研制重任,成品就是——EF-喷气式轰炸机。

德制容克斯Jumo喷涡喷发动机,战后各国第一代喷气式机型基本都和它都有点关系,德国人在这个领域走在前面自然充当起全人类参考对象。

Jumo喷涡喷发动机

年,苏联OKB-1设计局在缴获的Ju-V2/V3基础上,安装6台Jumo-发动机拼凑出EF-轰炸机。其实就是拿着德国货进行练手,实际造型就是V2型翻版,不过1千米/小时的最大飞行速度有点让人意外。

Ju-V2前掠翼轰炸机EF-轰炸机三视图

完成相对简单的组装工作后仿制同步展开,年,在布鲁诺夫·巴德团队的协助下,改用苏制发动机及武器系统的EF-“丘比特”轰炸机成功首飞。区别在于这是一款仿制版本,配套发动机是仿自容克斯Jumo的RD-01,考虑到前掠翼设计带来的技术难度更大,气动部件强度要求高,翼尖振颤问题得不到解决等。“丘比特”虽然上天,但接下来研制还是要回归常规气动布局。

EF-“丘比特”喷气式轰炸机

前面两款机型还只停留在组装、仿制基础上,苏联在具备一定经验积累后开始了新一轮开发,这次同样由巴德团队主笔。研制方向由前掠翼改为后掠上单翼,采用两台留里卡TR-3A型发动机(年推出,基于德制发动机仿制改型),发动机改为机翼下方吊挂式,最大的设计亮点是电传飞控系统(世界航空史上首批不依赖机械和液压机构的尝试)。

EF-喷气式轰炸机,采用双发后掠翼(后掠35度带上反角)、倒T型尾翼外加翼刀等。考虑到翼下吊挂发动机以及较薄的机翼,采用了自行车式起落架,还有两侧机翼下的可收放式辅助轮。

EF-喷气式轰炸机

EF-喷气式轰炸机基本性能参数:机长26.74米、翼展24.1米、空重26.1吨、最大起飞重量47吨。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千米,最大续航时间5小时36分。年9月5日,EF-喷气式轰炸机首飞成功,不过图波列夫设计局抢先一步拿出图-16“獾”远程轰炸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款源自德国技术的轰炸机暂告下线。

EF-喷气式轰炸机

转“内销”

从图-16、米亚-4等机型的先后出现,苏联航空工业发展水平已经进入新阶段,二战后期德国作为先行者带来的优势已被吸收殆尽。在这个背景下年原德国航空设计师们陆续打包回国,绝大多数回到民主德国(东德)重操旧业,上面提到很关键的布鲁诺夫·巴德(BrunolfBaade)同样在这个范围内。

年7月27日,全球首架喷气式民航客机——英国“彗星”首飞成功,年投入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商业运营从而轰动全世界。高速客机的来临让飞行成为一种奢华享受,同样也标志着民用航空进入喷气式时代,受此影响,民主德国决定研制适用于国内航线的喷气式支线客机。

“彗星”喷气式客机,最大起飞重量约69吨、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千米。采用密封式机舱,在万米高空飞行时平稳性和舒适性前所未有。

“彗星”喷气式客机

巴德同志再次当仁不让成为首席设计师,作为这个项目负责人心中早就有了想法,毕竟经手过Ju-、EF-、EF-喷气式轰炸机。有着丰富研制经验,再加上这些喷气式轰炸机相当适合军转民,参考苏联同期一样受刺激研制的图-客机(图-16改),只不过没想到未来将新客机打倒的居然还是图-16。

年,民主德国开始正式打造喷气式客机,布鲁诺夫·巴德(BrunolfBaade)主导下在德国德累斯顿展开研制。为示敬意,客机命名为德累斯顿或Baade-,从编号上就可以看出是EF-的改进版。从实际情况看Baade-和EF-差别不大如出一辙,外观最大变化就是取消T型尾翼,发动机吊舱变小,机头部分做了整形看起来更胖一点。

其实这种造型和同期B-47、图-80、伊尔-46等相似,军转民再加上原始设计要求雷同,第一代喷气式轰炸机其实长的都差不多。Baade-喷气式客机总计制造了3架原型机,总体变化不大,在一些细微之处做了调整。

Baade-喷气式客机

V1/I(DM-ZYA)机头前部有领航员透明观察罩,这和轰炸机一贯的设计风格相同,年12月4日首飞。首飞持续35分钟,不过在年3月4日飞行测试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全员遇难。注意看下图,V1型还是沿用自行车式起落架,以及两侧翼尖可收放式辅助轮。

Baade-喷气式客机V1Baade-喷气式客机V1

二号原型机V4/II(DM-ZYB),采用的起落架装置明显不同,改成正常前三点式起落架。而且机鼻部分也做了调整,原来透明的观察窗改为不透明。

Baade-喷气式客机V4

三号原型机V5/II(DM-ZYC)则仅仅用于地面做测试。

Baade-喷气式客机V5

无奈的结局

其实有着出口转内销多达三次研制保障,Baade-喷气式客机的研发不存在太大问题,甚至已经建造了一条年产18架的生产线,航空公司也等着拿货赚钱。但是年之后,来自苏联航空工的全面扩张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图-客机(图-缩小版)的投入。为减少竞争,Baade-喷气式客机在苏联压力下只能停止生产,已经生产的多架客机也被废弃。

Baade-喷气式客机

Baade-喷气式客机基本性能:

机长31.4米、翼展26.3米、机高9米、空重28.5吨、装备4台Pirna涡喷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千米/小时、最大航程千米、可以搭载6名机组成员以及48-72名乘客。

Baade-喷气式客机结构图Baade-喷气式客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德Bbbde152喷气式客机,二战德